基于心外膜标测技术的房颤表征方法及电生理机制研究
摘要: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复杂心律失常。与其他医学研究不同的是,房颤治疗的发展是一个机制
研究与临床研究并进的过程,期间伴随着标测工具的不断更新与发展。目前房颤药物治疗效果较差,非药物治疗的
复发率较高,且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关键原因在于房颤的电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主要在构建全心房心外
膜标测的基础上,对房颤的电活动进行整体的连续跟踪;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初步探索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机制;通过房
颤数据的表征方法研究及优化,希望为房颤的临床研究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本文首先概括了128道的全心房心外膜
标测系统的研制,介绍了心外膜标测的相关技术。针对心外膜局部标测不能反映房颤时心房整体的复杂电活动情况,
研制出128位点的全心房心外膜标测电极,建立了128道的全心房心外膜动态标测系统,可对肺静脉和心房的电活动
进行直观的全面演示。动物实验结果证实这种便携式的全心房心外膜动态标测技术可实现多道心电同步连续采样
和连续监测,对心房的电活动进行连续跟踪,满足现场实时采集和观测的需求。 本文分析了单双极复合利用提高标
测精度的方法,利用基于该组合标测方法的64道心外膜标测系统,通过对局部心房外膜电活动的记录和分析,对房颤
的表征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除了常规的等时图,主要采用了动态等电位图(波动图)、散点图(矢量图的叠加),并对
某些时段的心外膜电信号进行了统计处理,对窦性心律和房颤数据的这些信息表达作了详尽的描述。结果表明,利用
波动图和矢量图可对房颤进行动态观测,通过统计图可得知房颤时心肌的激动规律,这可为临床上房颤的精密诊断和
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通过将信息熵概念引入心外膜标测数据的信息表征研究,对心动周期的统计性质进行了定
量的估计。从心动周期信息熵的空间分布图可直观快捷地了解到房颤活动的复杂度,验证了其中偏高区域具有异位兴
奋灶或参与房颤折返的可能,可用于临床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靶点定位。结果表明,信息熵概念引入心外膜标测数据的
分析可优化房颤的表征方法。 最后,本文开展了基于全心房心外膜标测的房颤电生理机制初步研究。利用标测数据研
究了房颤时心房外膜不同部位的平均房颤周长(AFCL)分布情况,初步探讨了房颤的发生机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了刺激
脂肪垫迷走神经丛在肺静脉局灶性快速激动引发房颤中的作用。研究表明短阵猝发(burst)刺激诱发的房颤发生过程
中肺静脉和心房各部位的AFCL呈现显著的梯度分布,其中肺静脉是激动频率最快的部位;心脏脂肪垫内迷走神经张力增
高可能是肺静脉起源的阵发性房颤发生的基础;房颤持续和发展过程中有多种机制共同参与。该研究也证实了128道全
心房心外膜标测系统在动物实验以及今后临床研究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本文研究显示,全心房心外膜标测技术有助
于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对房颤机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开展标测数据的表征方法研究,可为房颤的电生理机制研究及
临床上射频消融靶点的精确定位提供应用基础。
文章简述:
心外膜标测系统的数据采集,采用北京优采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的UA307A型A/D采集器,外加切换电路,实现了基
于USB总线的128路高速便携式数据采集。采集系统可在317.5ps内同步完成对128道信号的模数转换;每个通道的
采样率达到2KHz,其输出通过usb总线与笔记本电脑相连。主机采用DELL9300(P-M 770,2.13GHz),运行
Windows XP的操作系统。UA307型A/D采集器是北京优采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usb总线数据采集产品。该产品
采用美国新兴16为高速A/D转换芯片,且具有usb设备体积小巧、连接方便、无需外接电源、即插即用、可带电插拔
等特有优点。该采集器具有准同步采样功能。在多通道采集时,许多应用场合希望各通道的数据是同时刻的,通道间
无相位差,这就是所谓的同时刻采集或同步采集。
全文阅读 >>